查看原文
其他

封闭式基金不能简单“一封了之”

二鸟说 二鸟说 2023-04-05

封闭式基金的信托责任要高于普通开放式基金

温馨提示:公众号平台最新的推送规则为算法推荐。非“常读用户”,不能保证系统每次都会将文章推送给用户。经常进行留言、点赞、在看、转发等互动行为,可增加被系统识别为“常读用户”的概率。

  ●  ●  ●  ●  ●  ●  ● 

最近封闭式基金(本文主要指权益类封闭式基金)成为大家关注的话题。主要是部分明星基金经理离职,其在任期间发行和管理的封闭式基金不得不转交他人管理。虽然接任者都经过精挑细选,仍无法完全消除持有人的各种担忧。


封闭式基金在2019年至2020年的结构性牛市中一度大受追捧。但随着2021年市场调整来临,特别是2022年全面下跌,封闭式基金的持有体验不断下滑,一些问题开始显现。投资者对其评价日渐下滑。如何正确认识这类产品,如何评价其表现,如何看待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何更好的为投资者服务?本文分享我们的一些思考。


一、为何一度大受追捧


封闭式基金与中国公募基金同龄。国内公募基金的开山之作,就是1998年3月成立的基金开元和基金金泰(封闭期15年)。当时发行这类产品的目的也很简单:提供一个较为稳定的资产管理规模,给刚起步的公募行业奠定基础。


随着这些老封基陆续到期转为开放式基金,封闭式基金一度归于沉寂。近几年封闭式基金再度风靡,要归功于东证资管2014年开始发行的几只“睿系列”3年期封闭式基金。

来源:Wind

此期间经历牛熊轮回,2015年杠杆牛破灭,很多股票投资者损失惨重,而这几只基金却为持有人锁定了翻倍收益。很多投资者因此重新认识了封闭式基金的价值,主动寻求“封闭”。尤其在2019-2020年结构性牛市中,封闭式基金发行达到小高潮,频现首募百亿级别的爆款产品,有时甚至“一票难求”。基金公司也顺势推出了不少带封闭期的产品。


二、历史作用值得肯定


回首公募基金20多年的发展历程,封闭式基金是无可争议的历史起点。这类基金在公募基金启航的前三年(1998-2001年)作为主流产品,立足于长期投资、价值投资,提供了稳定的资产管理规模,保护了尚不成熟的投资者。其奉行的投资理念的影响长久且深远,历史作用值得肯定。


从产品数量和规模上来说,封闭式基金一直在与时俱进、创新发展,从过去的传统封基,逐渐衍生出定期开放、持有期等新的产品形式,不断协调产品规则设定和投资者需求之间的矛盾。截至2022年底,定期开放基金和持有期基金合计2647只,产品规模高达近5万亿元,分别占全市场基金产品数量的25%、规模的19%。(来源:Wind,第一财经)

从本次对206只持有期基金的统计数据来看,我们发现封闭式基金牺牲了流动性,但整体换取了较好的收益。比如,在4只普通股票型持有期基金中,有3只基金成立以来业绩跑赢同期对标指数,占比达到75%;在156只偏股混合型持有期基金中,有88只基金成立以来业绩跑赢同期对标指数,占比超过一半。(来源:Wind,截至2023.3.8)

来源:Wind,截至2023.3.8

整体上来看,封闭式基金所坚持的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值得推崇。通过持续的创新升级适应市场发展,在提高投资者获得感、解决“基金赚钱、基民不赚钱”问题方面的作用值得肯定。


三、正视问题不回避


从过往历史来看,牛市总会放大很多优势,而熊市总会暴露很多问题。封闭式基金这几年(尤其是近两年),暴露出来的问题不容忽视。未来想要更好的服务投资者,需要正视这些问题。

1、封闭期内基金经理换人

发行封闭式基金的初衷,是为了践行长期投资、价值投资理念。但近年来很多封闭式基金,卖点实际都集中在明星基金经理身上。一旦封闭期内该基金经理卸任,原本冲着基金经理去购买的人赎回无门,只能被动接受人事变动。这也是投资者抱怨较多的地方。


解决方案建议:

1、 淡化明星基金经理效应。封闭式基金发行时,宣传点应立足于团队管理,淡化明星基金经理的作用。


2、 制定人性化的规则。若封闭期内基金经理离职,应给予投资者一次赎回的机会,或者提供上市交易方式等多样化的退出方式。


3、 加强投资者教育。参与封闭式基金的初衷,应立足于长期投资,而非追逐某个基金经理。

2、波动较大,投资者持有体验较差

市场波动是常态,任何权益类基金都不能避免。封闭式基金特殊之处在于:封闭期内无法赎回。有时过于剧烈的调整,很容易导致长期积累的收益得而复失,投资者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收益坐过山车。一旦超出投资者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容易产生强烈的抵触情绪。


下图中这只封闭式基金,对沪深300指数有一定的超额收益,业绩其实还是不错的(至少不算差)。但由于其波动过于剧烈,收益得而复失,在社区里被持有人骂成狗屎。


图:某封闭式基金收益率走势(仅供参考,非特指某只基金)

注:蓝色为基金收益率,橘色为沪深300指数

解决方案建议:

1、 基金管理人应在收益与波动之间寻求平衡点。不能因资金锁定期较长,而进行过度的风险暴露。应做好风险控制,降低波动率,让持有人更有耐心和信心持有产品。


2、做好投资者适当性管理,把合适的产品卖给合适的人。参与封闭式基金的投资者应具备较高要求。除了投资时间的“长钱”属性之外,还应对权益类产品的波动有充分认知。

3、对封闭式基金未特别对待

随着封闭式基金数量的增加,同一基金经理既管理开放式基金,又管理封闭式基金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但通过对比后我们发现:基金经理对两种差异较大的基金所采取的投资策略和持仓基本完全一致,未采用差异化的管理思路。并没有针对封闭式基金的特点,充分发挥其优势。


都是同一个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封闭式基金和开放式基金没啥区别,那投资者干嘛要牺牲流动性去买封闭产品呢?


解决方案建议:

对基金经理来说,要看到不同类型产品的优势,因地制宜的采用差异化、与产品相适应的管理思路。不要图省事、图轻松,简单的复制策略。

4、存在市场高位发封闭式基金的情况

这个就不多说了。不仅是封闭式基金,在市场高位时发行任何权益类产品都会对投资者造成伤害。封闭式基金在封闭期内无法赎回,更加强化了投资者“被骗”的感觉。不仅对基金公司品牌造成极大损伤,甚至对公募行业的公信力都产生负面影响。干这种事,完全就是“挥刀自宫”


解决方案建议:

真正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莫在高峰时慕名而来,莫在低估时拂袖而去。


四、不要辜负了最信任你的人


信任,是整个公募行业的基石。


好比做手术,患者愿意在全麻醉的情况下让医生在自己身上动刀子,完全就是性命相托。这是何等的信任!投资者购买封闭式基金,自愿牺牲流动性,把钱托付给管理人,你说怎么搞就怎么搞。对基金公司而言,这些都是最信任你的人。


投资者自愿放弃流动性,将资金托付给管理人,因此,封闭式基金的信托责任要高于普通开放式基金。管理人应以高度的责任感管理好带封闭期和持有期的产品,不要简单的“一封了之”。


一句话:不要辜负了最信任你的人!

声明:基金、基金投顾组合的研究、分析不构成投资咨询或顾问服务,本账号发布的言论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作为买卖的依据。基金投资有风险,基金及基金投顾组合的过往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为其他客户创造的收益,并不构成业绩表现的保证。基金投顾业务尚处于试点阶段,基金投顾试点机构存在因试点资格取消不能继续提供服务的风险。敬请认真阅读相关法律文件和风险揭示声明,基于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进行理性投资。

END

本文由二鸟说发布,版权归作者所有。

未经允许严禁转载。欢迎亲们转发朋友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